新闻动态

以酒为媒 传播圣学

粽祭屈子·酒醒阳明 | 一盏悟道酒,照见千年心

2025-05-31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不仅承载着对屈原的追思,更蕴含着中华文化中“以文载道,以酒明心”的深邃智慧。屈原以诗明志,投江殉国;王阳明先生谪居悟道,以文寄情;当王阳明先生笔下的《吊屈平赋》遇上“阳明悟道酒”,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以酒为媒,品读先贤风骨;以道为魂,共溯精神之源。

一赋千钧,阳明与屈子的精神共鸣  

“山黯惨兮江夜波,风飕飕兮木落森柯……累不见兮涕泗,世愈隘兮孰知我忧”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谪居贵阳,途经沅湘,感怀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子之心,挥笔写下《吊屈平赋》。文中既有对屈子“忠愤激兮中道难”的痛惜,亦暗含自身“知行合一”的坚守。两位先贤虽相隔千年,却以相似的命运与气节,诠释了中华文脉中“心系家国、正道直行”的精神内核。

阳明悟道酒·文化注解  

酒,是文人墨客抒怀的载体,亦是悟道的媒介。“心外无物,酒中见性。”一杯“阳明悟道酒”,承袭古法酿造,以醇厚之味唤醒心灵共鸣。端午之际,浅酌慢饮,仿若穿越时空,与阳明共叹屈子风骨,于微醺中体悟“致良知”的豁达之境。

以酒敬贤,传承精神薪火  

端午的底色,是缅怀,亦是新生。饮雄黄、佩香囊、赛龙舟……这些习俗背后,暗藏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而酒,则是贯穿其中的灵魂:

祭酒敬贤:以酒酹江,祭的是屈原的孤忠,亦是千百年来士人的精神丰碑;

药酒驱邪:雄黄酒中的一味药香,承载着祛病辟邪的朴素祈愿;

诗酒抒怀:从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到苏轼的“把酒问青天”,酒是文人叩问天地的媒介。

屈原投江明志,以生命诠释“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于逆境中觉醒“心即理”的生命智慧。端午不仅是纪念,更是对文化基因的唤醒。  

粽香寄情:以糯米之绵软,包裹家国情怀;  

酒香载道:以五谷之精华,酝酿天地正气;

这个端午,不妨以“阳明悟道酒”为伴,在品鉴中感受“知行合一”的哲学韵味,让传统节俗与心学智慧交融共生。

心灯不灭,酒香长存   

“逝远去兮无穷,怀故都兮蜷局。”千年文脉,在一赋一酒中流转不息。王阳明先生在赋中的沉吟,何尝不是对当代人的叩问?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盏心灯、一杯浊酒,在传统与现实的交汇处,寻回精神的根脉。
    这个端午,让我们以“阳明悟道酒”为舟,溯流而上——以一杯“阳明悟道酒”,致敬先贤风骨,于喧嚣中寻一份澄明,在酒香里悟一份真谛。  

饮的是酒,品的是道;念的是古,守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