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为媒 传播圣学
名人论阳明
先生之学,始出词章,继逃佛老,终乃求之《六经》而一变至道,世未有善学如先生者也,是谓学则。先生教人,吃紧在去人欲而存天理,进之以知行合一之说,其要归于致良知,虽累千百言,不出此三言为转注,凡以使学者截去缠绕,寻向上去而已,世未有善教如先生者也,是谓教法。而先生之言良知也,近本于孔孟之说,远溯之精一之传,盖自程朱一线中绝,而后补偏救弊,契圣归宗未有若先生之深切著明者也,是谓宗旨。
--刘宗周
黄宗羲(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的饥荒!唯一的救济法门,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做去!
--梁启超
并非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我的书在全国各地各个书店都有,而且都在显眼位置。同时,我也在到处讲阳明心学的课。
--度阴山
稻盛和夫曾在书中提到:“每当自己页时,常会想起阳明先遭遇困境、阳明悟道酒生的这两句话,让我顿时醒悟,一生都受用无穷。”
--稻盛和夫
《曾国藩年谱》:“初三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日慎独则心安,二日主敬则身强,三日求仁则人悦,四日习劳则神钦。此《家训日课四条》作于曾国藩去世前不久,即清同治九年(公元 1870年)十一月初三日。
--曾国藩
他的哲学思想对王阳明的心学与柏格森的思想有充分的吸纳:他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无疑受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
--梁漱溟
阳明是一个多方面有趣味的人,在他内心,充满着一种不可言谕的热烈的追求,一毫不放松地往前赶着。他像有一种不可抑遏的自我扩张的理想,憧憬在他的内心深处隐隐地驱策他奋发努力。
--钱 穆
儒家最高的境界是圣贤,圣贤是通过一步步老老实实地做道德实践、道德修养的功夫而达成的。
--牟宗三
儒家精神逼进之特殊方法,认为“体认”两字可以作代表。体认的过程,即道德实践的过程。所以宋明儒不称这为方法而常称之为“功夫”。
--徐复观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之致良知,其哲学为陆王心学之精微化、系统化最独创之集大成者。
--贺 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