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暨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开幕!
2024-12-09
终南山下,泾渭河边,十三朝古都召唤,新丝绸之路开启;中华大地,五湖四海,张载关学又擎起,阳明心学再出发。
终南山下,泾渭河边,十三朝古都召唤,新丝绸之路开启;中华大地,五湖四海,张载关学又擎起,阳明心学再出发。
12月7日,来自我国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学院教授和心学爱好者四百余人齐聚古城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开启了一场情感碰撞,智慧激荡——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暨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研讨会顺利开幕。
本次论坛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主办,陕西正蒙书院、神墨泓央书院、三智书院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轩辕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人格与健康促进中心、终南阳明书院、北京新学书院、古籍书局、守中书院、传习塾、阳明商系协办,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王阳明文化基金和北京天地文化发展基金会作为公益支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白庚胜,及其夫人北京戏曲学院教授孙淑玲,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红霞,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赵馥洁,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俊民,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新兵,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书记、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戴建伟,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耀,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张国彬,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徐小跃,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有兵,陕西省第十届工商联主席冯钧平,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石碧球,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柯西钢,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副县长李倩,中国文化院原执行理事长陈强,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兰海,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蒋晔,张载二十九世孙张召强,陕西正蒙书院执行院长李金英等来自18个省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300多位嘉宾在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总主题为“新文化·新科技·新高峰”,今天进行的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暨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为主题;论坛分为“天人篇”“知行篇”和“情景篇”三大部分,分别以“新时代·新气象”“新文化·新科技”和“新书院·新教育”为核心关键词,进行不同维度的探讨。
论坛上,白庚胜常委首先宣布“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开幕”。随后回顾了论坛发起人、名誉主席许嘉璐先生宣读“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倡议书”的历史过往,为“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感到骄傲。
陈新兵副校长
在张国彬书记主持的开幕式中,陈新兵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辞,对来到现场的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北宋大儒张载更是陕西思想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其提出的“横渠四句”高度凝练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心怀家国,胸怀天下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坐标。
丁耀副理事长
丁耀副理事长谈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新生的重要的方式。
周月亮院长
周月亮院长谈到,我们固然要保存国粹,也希望国粹能保护我们。其实国粹能不能保护我们取决于我们怎么样,如果我们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在旁边也没用。如果我们是张载的嫡传,王阳明的后代,我们有自己,有宏大的能量,就能够把国粹变成新的高峰。
陈强执行理事长
陈强执行理事长回顾了以往六届论坛的历程,并指出,阳明心学不仅是中国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智慧之源,是我们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格局大变革中的文化灯塔。
戴建伟书记
戴建伟书记介绍了贵阳孔学堂在推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方面所做的成果,并强调,阳明心学的精神本质,不仅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张扬,还为主体性的实现给出理性和功夫的体系化路径。
高红霞书记
高红霞书记在致辞中强调,张载关学和阳明心学绵延近千年,在其绵长的历程中,以其独有的鲜明特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
在主题为“新时代·新气象——关学:理学、心学与气学”【天人篇】部分,冯钧平主席首先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赵馥洁教授通过张载哲学在传统理学谱系中的错位、张载学术地位的谱系重建、张载哲学的现代意义三方面讲授了“中华学术谱系中的张载哲学”。他强调,张载哲学是提升中华民族卓越智慧的宏伟宝库,是培育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宝贵资源。
白庚胜常委在“关学与心学”主旨演讲中讲到,阳明心学发端在“仁”,勃然于仁政,大乘于理学、气学、关学,脉通佛学、道学,以人为本,格物致知,信物辩证,主张天人谐和,力倡知行合一,在当今现代文明建设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
徐小跃教授围绕“张载的‘天人合一’论在中国天人之学中的地位及其意义”讲到,张载提出“天人合一”思想是在人性和心性的概念框架下建立的,他告诉人们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是实现天人合一的两种途径,进而呼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敬己、敬人、敬物。
在许宁教授主持的主题演讲环节,欧阳祯人教授首先做“阳明心学是儒家道统的真血脉”演讲。他认为,阳明心学是从《大学》《中庸》中脱颖而出的理论体系。王阳明把传统的认识论转换成了道德修养论。知行合一的本质是孔子“忠恕之道、一以贯之”深化与落实。
景海峰教授主讲的“从宋学看关学和理学”给我们打开了看待关学和理学之间关系的更加宏大的新视角。理学、心学、气学的格局,和今天我们要讲的张载的关学之间,就出现了很多交错和叠加的情形。
钱明副院长在“清初王阳明‘三不朽’之定性与定位”主题演讲中,讲述了阳明“三不朽”的定位和清代初年撰写明史有关系,对王阳明的定位是比较客观的,评价也是比较高的,这些都和清代的阳明学观有关系。
刘强教授从立志——种树者必培其根、学问——根本盛而枝叶茂、良知——良知即是天植灵根、心学——万化根源总在心这四方面讲授了“王阳明的‘良知树’”。
在丁为祥教授的主持下,邓红教授、张茂泽教授、魏冬教授、俞秀玲副教授、张波院长、陆建猷教授围绕“关学与理学、心学和气学”进行了圆桌对话。
下午进行的主题为“新文化·新科技”的【知行篇】部分,李敬峰教授和高斌理事长分别主持下午的主题演讲。
马明伟院长
马明伟院长首先从四个方面做“创造性转化中国心性之学 弘扬光大共产党人的‘心学’”主题演讲。
王超鹰副理事长
王超鹰副理事长以“阳明心学对当今日本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了阳明心学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在视觉标识的理念中,心学为企业指明方向,心学是给自己坚定信念的必修课。
周建华会长
周建华会长通过千古一圣——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的思想体系、阳明心学的东亚传播与接受、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四方面讲授了“阳明文化的世界影响”。
周月亮院长
周月亮教授在“知行合一与新科技”主题演讲中指出,新科技貌似很玄,其实也都是从心上出来的。大数据是一种已知的经验的模拟、分类和统计,是惊艳世界的一个分类整理。可是,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本质总有独特的个体性的东西,而且总有些人类通用的东西无法用平均数来表达的。
戴建伟书记
戴建伟书记围绕“中国心学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内驱力”讲述了从蒙古铁骑到大航海、大航海对明朝社会的深刻影响、理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呼应回响、阳明心学是对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继承、阳明心学的本质在于彰显人的主体性意识、中国心学是中国现代化的内驱力六方面的内容。
Eva女士
Eva女士围绕“从智慧到智业:以人为本,以觉为师”告诉人们如何以致良知的教启迪人心。我们要透过心和脑,要能够区分怎么样回到光明心,能够活出生命的智慧,把智慧带到我们所做所为的每一个角色、任务和当下,就能实现立德立功立言到立业。
汪建初院长
汪建初院长在“新质生产力与心智模式升维”主题演讲中讲到,观世界的认知局限制约了我们对客观真理的把握,而觉知可以明悟生命的本来面目。
李有兵主任
李有兵主任做了“人能否为机器‘立心’?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机关系再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发出疑问,现在第一次出现人和机器共同负责这个世界的新局面,以前人单独负责,其他物种是配合的,现在机器也参与决策,参与决策就意味着它其实是有责任,但是它又没有责任意识,这个问题在未来如何解决?
薛素文董事长
薛素文董事长围绕“心联网,走进人心互联的数字人文时代”全面介绍了“心联网平台·发现APP”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架构,心联网就是用平台思维构建人心互联的新世界。
赵国栋理事长
赵国栋理事长以“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自己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具体路径与实践经验。
李绵军校长
李绵军校长以神墨集团为例分享了“心学在教育管理中的转化与应用”。
曙中执行院长
曙中执行院长围绕“新文化·新科技·新高峰”分享了人类文明发展曲线图、中华文明发展曲线图、心联网、新三智的理论基础、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论坛上,我们还举办了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5周年图书捐赠仪式、心联网平台启动仪式和书院教育研讨会。
在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5周年之际,陈俊民副校长为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捐赠了图书表达祝贺。
在启动仪式环节,周月亮院长、戴建伟书记、Eva女士、汪建初院长、李有兵主任、薛素文董事长、赵国栋理事长、李绵军校长、曙中执行院长共同开启“发现APP上线”仪式。
论坛精彩瞬间
上一篇:
相关新闻
2025-05-31
2025-05-20
2025-04-24
2025-03-16